admin 发表于 2019-9-27 13:06:02

"互联网+"让传统餐饮站上风口成功经验如何重复利用

  汹涌澎湃的互联网几乎改变了中国人生活的一切,“重口味”的重庆餐饮也涌入了这场洪流,众多餐饮店在互联网的海洋乘风破浪。
  移动互联网以及粉丝经济的发展,为众多创业者带来新的机会,对于众多的餐饮店来说,互联网给了自己建立新的格局、谋取新的角色的机会。
  做过12年新闻工作的杨艾祥,2012年加入互联网行业。“我们注册了公司,主营餐饮行业。但我们从第一天开始,就不是一家餐饮公司,而是一家互联网公司,我们希望利用在媒体、在互联网的这些经验,来改造传统餐饮”。
  “餐饮行业本身,是一片竞争异常激烈的红海;而用互联网去改造餐饮,则是一片蓝海。”他说,“餐饮背后的实质是什么?是一起吃饭的社交,因此,用户思维或互联网思维就有了用武之地。”“互联网打破了我们对传统餐饮的认知,从加法时代迈向乘法时代。”杨艾祥对中国青年报·中国青年网记者说,“过去,餐饮店的成功取决于味道、选择、利润,而今,数据面前人人平等,理解和运用互联网水平的高低,可能让同一水准的餐饮店走向不同的拐点。”
  “李子坝梁山鸡”的渊源,可上溯到1981年。彼时,在重庆中梁山一家老牌国有工厂里,一位姓李的师傅平时上班,闲时炒鸡、炖鸡,成为工厂宿舍区的“一绝”,声名远扬。
  他的鸡越来越受到欢迎,但所在的企业却遭遇难关。企业破产后,下岗的李师傅开始靠炒鸡卖鸡为生。因为发源于中梁山,他的店被食客口口相传为“梁山鸡”。
  “梁山鸡”开了中药材进入红汤锅底的先河。在重庆闻名遐迩的麻辣红汤中,别出心裁地添加上沙参、枸杞、红枣、当归等滋补中药材,让“梁山鸡”“汤汁红亮、味厚不燥,皮糯肉嫩,香而不柴”。
  这里是一个连导航都找不到的背街小巷,却因为坚持选用上等食材,采用传统制作工艺,而店名响亮。30多年里,这个8张半桌子的小店,经常被食客围得水泄不通。
  一是传承问题。李师傅发明了“梁山鸡”,但是后继无人,他已经60多岁了,常年站着炒鸡,腿脚已不灵活,身体一天不如一天。
  三是发展问题。在其他餐饮店越做越大的时代,这个8张半桌子的小店如何适应未来发展,问题无法绕开。
  就在“梁山鸡”寻求新的机会时,杨雁棠、何曲、杨艾祥、冯黎晖、舒冠尘等年轻人,也在寻找着自己的机会。他们在互联网和“双创”的浪潮中,充满激情,想干一件与众不同的事情,四处寻找创业机会。
  他们瞄准了对传统餐饮店进行互联网改造的领域,在他们看来,最具备“互联网+”潜质的餐饮店,“产品一定有着独树一帜的辨识度。”
  他们把重庆有点名气的餐饮店都翻出来看,然后一家家去走访。最后,他们找到了江湖上传闻已久的“梁山鸡”。
  让他们喜出望外的是,“梁山鸡”因为生意比较好,老板也比较直率——他不爱跟顾客作任何解释,如果觉得不好吃,就当场倒掉。因而被食客称为“最拽餐馆”。
  几个年轻人决定拜师学艺。他们每天都去吃,吃完找机会和李师傅聊天;每天都去嘘寒问暖,了解李师傅爱吃什么,爱喝什么,尽量去满足。
 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,李师傅认为创业团队可以把“梁山鸡”发扬光大,决定退休。创业团队也开始了“梁山鸡”的品牌化、互联网化运营。
  “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是品牌化。” 杨艾祥回忆说,到2013年的时候,叫“梁山鸡”的各种门店在重庆大大小小有几十家,品质良莠不齐,没有形成品牌化。“只叫‘梁山鸡’,一定会混乱”。
  “我们认为,用户认为你叫什么,你就应该叫什么。”创业团队互联网上查看,也每天和到店的顾客交流,最后发现大家经常说“李子坝附近有一家梁山鸡,好吃”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"互联网+"让传统餐饮站上风口成功经验如何重复利用